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急性胃粘膜病变和β-EP的关系
应激时体内出现多种神经肽改变,β-内啡肽(β-EP)不仅参与全身应激的调节,还与应激时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lesion,AGML)的保护作用有关.已证实中枢内多种神经肽可对胃粘膜产生保护及损伤作用.脑室内注射β-EP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胃粘膜分别起保护及损伤效用,预先注射纳络酮(Nax)逆转了β-EP胃粘膜作用;外周注射吗啡有类似β-EP效应[1].失血休克发......
作者:杨秀疆;陈士葆;张贤康;张兴荣 刊期: 1998- 12
-
消化性溃疡难治性出血的序贯治疗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来自我科1990/1997所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治疗困难者共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17岁~100岁,平均46.9岁,40岁以上者29例,占全组病例67.44%(包括60岁以上者14例),出血前3例无上腹部疼痛,其余40例均有上腹痛加重史(其中8例上腹痛反复发作并加重或出血于做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经紧急内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溃疡11......
作者:王书亭;刘克琪 刊期: 1998- 12
-
人胃癌、大肠癌中NDPK/nm23-H1表达及意义
胃癌与大肠癌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的晚期浸润及转移[1],寻找估计转移和预后的指标是临床病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m23-H1基因产物在胃癌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唐卫华;汪筱娟;刘爱军;赵春华;罗道春;李利;刘文君 刊期: 1998- 12
-
KAI 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是其主要特点.KAI1基因是1995年报道的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位于人的第11条染色体的p11.2~13区域,其cDNA长2.4kb.KAI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下降,已证实其具有抑制人前列腺癌转移的作用[1].而在其他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用Nouthern杂交方法对KAI1基因在易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克林;李海华;李玉梅;曹秀华;刘敏;崔秀明;王浩;赵祥明;张彦春 刊期: 1998- 12
-
ERCP对单纯胆囊切除术后顽固性腹痛病因的诊断价值
我们对1983年以来的4223例E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324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顽固性腹痛的诊断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属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
作者:龚昭;周新瑾;周永碧;陈晓斌 刊期: 1998- 12
-
肠道集合淋巴组织VIP,NSE,S-100蛋白神经的分布
许多资料表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因子、肽类激素和神经递质相互作用,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1,2].人类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含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和淋巴组织.我们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在人肠集合淋巴组织的分布以及与肥大细胞关系,为人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提供形态......
作者:吕世军;张伟栋;郭爱华;吴洪娟;魏志新;姜红新 刊期: 1998- 12
-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学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因其有较高的人群相关症状发生率(西方国家约7%~15%[1],我国约为7.68%[2])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GERD是以胃食管动力障碍为主要病理机制的疾病,但由于该病动力学改变的特殊性,影像学及内镜等检测手段仅能获得形态学方面的信息,而对反流发生机制的认识是间接的或推测性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手段的......
作者:高飞;李兆申 刊期: 1998- 12
-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表现复杂,用解剖生化、组织学等检查结果难以解释.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本病的研究报道数以千计,但迄今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以致治疗学至今无突破性进展,被公认为目前了解得差的疾病之一[1].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推动治疗学发展,总结近年来关于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陈仕珠 刊期: 1998- 12
-
慢性胃病Hp感染、NO、氨基己糖含量与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现状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1]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Hp与慢性胃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消化界学者的关注.Hp的发现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和治疗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已确认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2,3],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病变的活动性、顽固不愈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4],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5,6].目前对Hp的研究已进入......
作者:张辉;姚洪森 刊期: 1998- 12
-
细胞周期与肿瘤
细胞正常的分裂、增殖、分化与衰老维持着机体自身的稳定,细胞周期的异常会导致这一系列过程的紊乱.许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及癌基因产物对DNA代谢的调节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实现的,许多基因的表达又受到细胞周期的制约.调控细胞周期的核心因子就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cyclindependentkinase),它与不同的细胞周期蛋白形成多种复合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决定着细胞周期的......
作者:郑作昱;史成章;牛正先 刊期: 1998- 12
动态资讯
- 1 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致老年小鼠肝脏的损伤
- 2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麻醉中的应用
- 3 鞘氨醇激酶1对结肠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 4 PEMT基因G175A和rs12325817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 5 胃癌组织中Caveolin-1,nm23及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53例
- 7 肝硬变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内皮细胞损伤测定的临床意义
- 8 人肝细胞癌组织中MMP-2酶活性的变化
- 9 肠道碱性磷酸酶对结肠炎小鼠Muc2、Stat4及P-Stat4表达的影响
- 10 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 11 人肠三叶因子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鉴定
-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 13 胃癌供血及其动脉介入化疗的研究进展
- 14 胃癌p16和APC基因突变的意义
- 15 加强对消化系统危重病急症的认识与救治
- 16 羟基喜树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的佳浓度
- 17 胃癌组织p16及p18基因变异
- 18 致康胶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 19 TNFα在进展期胃癌局部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 20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