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肝硬变患者30例的骨密度变化
肝硬变为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不可逆性损害,可以对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血液动力学、内分泌、细胞代谢等造成影响[1-9].很多肝硬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背或足跟痛,或有不同程度的抽搐.我们对30例肝硬变患者行骨密度测定,以研究肝硬变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结果表明,30例肝硬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作者:闻淑军;张志广;吴金臣;刘淑玲 刊期: 2001- 06
-
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治疗916例
胆道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1,2],老年人由于衰老以及部分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给外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不便,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中青年患者要高[3,4].国内老年人胆囊炎的发病率为8%~10%[5,6],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高达10%~30%[7,8].我们将1990/2000年间共收治的916例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作一总结.......
作者:赵铭宁;陈大伟;龚圣济;全志伟;骆明德;沈定丰;李济宇;张一楚 刊期: 2001- 06
-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与机制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一些重要进展,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普遍意义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失血性休克、败血症、胃肠道某些血管性疾病、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损伤等常可引起急性胃粘模损伤[1-12],其损伤机制与胃的缺血再灌注密切相关,现仅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咏梅;张建福;阎长栋 刊期: 2001- 06
-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在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已发现的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VEGF受体家族,包括Flt-1(VEGFR-1),Flk-1/KDR(VEGFR-2)和Flt-4(VEGFR-3);另一种是Tie家族,包括Tie-1和Tie-2(Tek).它们都具有信号传导所必需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再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近来以VEGF受体及Tie受体作为靶点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报道日渐增多,现综述......
作者:陈治;杜鈺 刊期: 2001- 06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胰腺感染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类型[1],其中约80%为急性间质水肿型,其余20%的急性胰腺炎可发展成为胰腺坏死和胰腺周围组织的坏死,这类为急性重症胰腺炎[2].重症胰腺炎的病程可分为早期的血管毒性阶段和后期的败血症及并发症阶段[3,4].恰当得力的治疗手段可以减少因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而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及肾脏并发......
作者:于成功;陈隆典;张志宏 刊期: 2001- 06
-
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变[1-4],而且由于持续HBV感染和宿主免疫反应,终可导致肝细胞癌(HCC)[5-27].过去对其机制不清,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先进技术的应用,这方面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8-43],特别是HBVX基因的表达产物(HBx)与HCC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关于其机制现有多种观点提出,特别是HBx与抑癌基因p53作用的机制、HBx的基......
作者:黄耀煊;邬光惠 刊期: 2001- 06
-
防御素的抗肿瘤研究
当代肿瘤的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1,2].防御素引入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途径.防御素(defensins)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PMN)、巨噬细胞、小肠Peneth细胞中的一组同源性很高的生物多肽类,由29~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Mr3000~4000.......
作者:刘文超;穆怀兴;任军;潘伯荣 刊期: 2001- 06
-
炎性肠病活动性的分子标志物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包括两个重要的肠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IBD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复合指标进行评估,如:CD活动性指标、IBD研究国际分类法[1-4]等.胃肠病学者希望能找到一个IBD活动性的分子标志物,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作者:罗燕军;于皆平 刊期: 2001- 06
-
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治疗肝癌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一种形式,是一切生物正常胚胎发生过程和人类发育过程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这一过程的紊乱,将导致人类发生多种疾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1],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2],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起始过程,并对癌症的发生起负相调控作用.Dive认为肿瘤的化疗、放疗的目的就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高虎;陈嘉屿;余西林 刊期: 2001- 06
-
胃粘膜血流变化的影响因素
维持和增加胃粘膜血流(gastricmucosalbloodflow,GMBF)被认为是增加胃粘膜保护机制的关键因素[1],对GMBF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临床防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提供了依据[2-4].影响GMBF的因素很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燕军;于皆平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热盐水所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HSP及p53蛋白的表达
- 2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与纤维蛋白原α链的相互作用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4 瘦素及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在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 5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铁蛋白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意义
- 6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1例
- 7 血清a-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8 人胃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固有荧光特征
- 9 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三种结合方式五个创新环节
- 10 肝癌发生中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
- 11 苦参碱对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 12 炎症性肠病肠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激酶对NAP-2的影响
- 13 中药莪术几种活性成分对肝脏疾病防治作用的机制
- 14 宁夏密点麻蜥含药大鼠血清对人胃癌BCG-823细胞凋亡的影响
- 1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86例内镜下序贯治疗
- 16 肝癌细胞H22与树突状细胞杂交瘤苗的实验研究
- 17 胃黏膜肠化生的逆转性问题
- 18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和肝组织纤维定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 19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5-FU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 20 肝细胞癌根治性治疗后口服维生素K2类似物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