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补脾清肠活血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脾清肠活血汤、复合灌肠液及环孢素A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是否通过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或细胞因子表达谱来实现.方法:体外培养中用植物凝集素刺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组加入一定剂量的补脾清肠活血汤、复合灌肠液、环孢素A及空白对照剂,检测增殖程度及细胞因子表达谱.结果:复合灌肠液和环孢素A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IL-2、IL-4及IFN-γ的分泌,同时也抑制了免疫抑制......
作者:董文毅;胡刚正;郑长青 刊期: 2006- 11
-
宫内缺氧对子代大鼠脂肪肝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及出生后联合高脂饮食和追加缺氧对子代大鼠脂肪肝发病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宫内缺氧模型,并对子代大鼠施加高脂饮食和追加缺氧干预,测量子代大鼠肝脏超声灰阶值,处死后取肝脏组织,行常规HE染色,用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行半自动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性细胞数目.结果:宫内缺氧、高脂饮食和追加缺氧的主效应(在脂肪变性细胞数F值分别为:13.348,45.45,18.541;均P......
作者:苏瑞娟;吕国荣;王振华;李伯义;刘彦英;何韶铮;金鹏 刊期: 2006- 11
-
ASC在大鼠胰腺炎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清胰汤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ASC(apoptosis-associatedspecklikeproteincontainingaCaspaserecruitmentdomain)在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药清胰汤对胰腺炎肺损伤大鼠ASC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胰腺炎肺损伤组、清胰汤治疗组、善宁治疗组.采用15g/L去氧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胰腺炎肺损伤模......
作者:任双义;陈海龙 刊期: 2006- 11
-
槲皮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槲皮素(Qu)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0×10-6,80×10-6,160×10-6mo1/L的槲皮素作用结肠癌HT-29细胞,以溶剂为对照组,采用MTT试验、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等方法观察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Caspase-3、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40×1......
作者:严兴耘;彭俊华;张华欣;张峰;卞晓红;王海忠;赵涛 刊期: 2006- 11
-
用SEREX方法筛选HCC抗原及hcct-19表达谱的检测
目的:用SEREX方法鉴定HCC表达的肿瘤抗原,检测hcct-19的表达谱.方法:将HCC表达文库铺板,IPTG诱导蛋白质表达,BSA封闭.同1:1000稀释的预吸收HCC患者血清反应后,与1:5000稀释的羊抗人抗体反应,在BCIP/NBT的作用下显色,挑取阳性克隆噬菌斑块,重复筛选和铺板3次,直至得到一致的单克隆免疫阳性重组噬菌体.挑取阳性克隆噬菌斑,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作者:陈晓红;陈智;陈峰;姚航平;夏琦;焦婧婧 刊期: 2006- 11
-
流体动力学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稳定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动物模型,观察该模型动物体内不同时间点各种HBV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流体动力学法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pcDNA3.1-HBV,1wk内检测各种HBV标志物,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HBVD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
作者:应若素;范学工;李宁;朱才;刘洪波 刊期: 2006- 11
-
TRF2小干扰RNA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TRF2小干扰RNA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根据pSilencer3.1-H1载体要求设计两对小干扰RNA,退火后连接入载体相应位点.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分别转染多药耐药衍生胃癌细胞SGC7901/ADR和SGC7901/VCR.G418选择培养液培养2mo选取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克隆.MTT法检测转染对细胞生长增殖速度的影响.细胞用阿霉素和足叶乙甙处理6h后Westernb......
作者:宁寒冰;李继昌;刘志国;樊代明 刊期: 2006- 11
-
双歧杆菌定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传统细菌培养计数法是依据细菌表型特征来对双歧杆菌进行鉴别计数的,MTPY和BSM培养基是经常使用的双歧杆菌培养基.近年来包括点杂交、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流式细胞计数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在内的以核糖体及其编码基因核酸序列为鉴别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用于双歧杆菌的定量定性分析,其中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流式细胞计数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津津;蔡威 刊期: 2006- 11
-
人体与肠道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方法通常建立在体外(共)培养技术之上,但现在已经证实,绝大多数肠道微生物在目前培养技术下是体外不可培养的,因此这种体外(共)培养技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该领域里迅速地渗透和广泛地运用,日益突破传统技术和方法的局限,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揭示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分子机制:人肠道向肠道微生物提供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其中包括天然的厌氧条件,......
作者:刘威;姚文;朱伟云 刊期: 2006- 11
-
HBV与HIV重叠感染及其影响
我国作为乙型肝炎大国,面临乙肝的严重威胁,而HIV和HBV的传播途径相似,HIV/HBV重叠感染可加速HIV感染者的病程并增加其死亡率,同时也影响到HBV感染的自然史.现就近年的相关文献作简要回顾,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认识和警惕性.......
作者:曹晓沧;连佳;吕宗舜 刊期: 2006- 11
动态资讯
- 1 五羟色胺在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 2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的困境与出路
- 3 她有一双火眼金睛访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内镜室周文琴
- 4 Genistein与5-FU联合对人肝癌细胞MHCC97-L的抗增殖作用
- 5 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 6 EGb761对顺铂和足叶乙甙诱导的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
- 7 脑肠肽对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 8 氨呼气试验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可行性
- 9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A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10 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激素抵抗中的意义
- 11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乳头状瘤病毒DNA的检测
- 12 脾虚证与肠道微生态
- 13 Barrett's食管的诊断进展
- 14 表达HBeAg和HBsAg对HepG2细胞系细胞因子分泌及ACE活性的影响
- 15 降逆汤治疗复发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 16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清扫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 17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第9卷第1-12期
- 18 生长因子通过调节肠道细胞凋亡来参与肠道的损伤与修复
- 19 高脂饮食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线粒体损伤和ATP储备改变
- 20 胰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