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胃印戒细胞癌206例内镜病理分析
0引言在我国,胃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1-11,20],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12-14];全世界范围每年约有68万人新确诊病例[15],胃癌的死亡率也在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二位[16],随着胃癌研究进展,早期诊断、治疗的水平明显提高[18,19],5a生存率显著上升.印戒细胞癌在原发性胃癌中占有一定比例[20-23,26].为了解印戒细胞癌的发病情况及预后,统计我院及解放军第六医院......
作者:高虎;余西林;王宏;卞小红 刊期: 2001- 09
-
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早期消化道出血4例
目的探讨门奇断流术、脾切除术后早期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6-08/2000-12行门奇断流术、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0例接受门奇断流术、脾切除术的患者中4例发生早期消化道出血,内镜证实为胃粘膜糜烂,浅表溃疡出血,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行内镜止血治疗,患者痊愈.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炎、胃粘膜糜烂和溃疡是门奇断流术后早期常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经保守和内......
作者:杨荣华;吕民生;梅建民;聂洪峰 刊期: 2001- 09
-
IFN-α治疗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0引言IFN-α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有效抗病毒药物[1-7].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注意到IFN-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8-16],但临床报道较少,且临床观察结果意见不一致.为此,我们动态观察了6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IFN-α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疗程、疗效、转归的关系,旨在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甄真;周俊英;周复红;刘金星;李兵顺 刊期: 2001- 09
-
PGA指数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目的重新评估PGA指数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乙肝112例,甲肝30例,对照30例,各组在性别、年龄上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及冠心病.检测各组PT,GGT,ApoA1值,计算PGA指数并作比较,慢性乙肝按病理分期分组,比较各期的PGA值差异,并计算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甲肝、慢乙肝组PGA值分别为6.80±0.18,3.35±0.16,显著高于......
作者:刘维忠;张顺财 刊期: 2001- 09
-
生物信号转导异常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0引言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发展涉及到癌基因过度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缺失,以及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分解酶等多因素、多环节和多基因协调或单独作用不同阶段的复杂过程,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复发和死亡率高,浸润、转移和复发是其治疗困难,疗效差,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引起HCC变的分子机制及其癌变后浸润转移的作用机制是HCC防治的关键所在......
作者:秦建民;王红阳;吴孟超 刊期: 2001- 09
-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消化道肿瘤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对抑制实验动物的结肠癌、胃癌和食管癌有效,多数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得到类似结论.消化道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增加,因此COX抑制剂可能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产生、减少免疫抑制性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血管形成等途径抑制肿瘤.但NSAID也可以在完全缺乏COX活性的细胞中发挥抗增殖作用,因此激活对转录因子核因子кB的抑制以及抑制包括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在内的大量酶类等也可......
作者:庄则豪;王立东 刊期: 2001- 09
-
NF-κB与肝星状细胞凋亡
肝纤维化类似其他组织实质细胞的损伤修复过程,其本质是肝脏细胞外间质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平衡的结果.肝星状细胞(HSCs)是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HSCs的活化和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HSCs的活化和增殖与其凋亡受到抑制有关,而核因子NF-κB能抑制多种类型的细胞凋亡,且在激活态HSCs中活性持续存在,这样通过与核因子NF-κB的相互作用来促进HSCs的凋亡,终减少HSCs......
作者:刘文滨;王吉耀 刊期: 2001- 09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Hp感染,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Medicine》上用Helicobacterpylori和gastriccancer作为关键词检索了1983年至......
作者:姚永莉;张万岱 刊期: 2001- 09
-
胆道运动和胆汁酸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motorcomplex,MMC)是在消化间期(禁食期)动物(包括人)的胃肠运动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胆碱能神经和胃肠激素共同参与了MMC的启动及调控.消化间期胆囊运动(充盈和排空)和Oddi括约肌(sphincterofOddi,SO)运动亦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与MMC存在时相对应关系.另外,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对于维持正常的MMC周期及血清胆汁酸循环有重要......
作者:兰康;董蕾 刊期: 2001- 09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回顾
0引言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常见.据近年对北京、上海成人的调查资料统计,GERD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患病率接近2%[1].广义的GERD主要包括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reflux,DGR),胃食管反流(gastro-oesophagealreflux,......
作者:王虹;刘宾 刊期: 2001- 09
动态资讯
-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运用
- 2 整合素与胰腺癌
- 3 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24例
- 4 新形势下病毒性胃肠炎的再认识
- 5 超早期、早期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
- 6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 7 HBV相关性肾炎与HBV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 8 银杏叶类黄酮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体外的增殖抑制作用
- 9 咖啡酸苯乙酯对大肠癌HCT116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 10 全反式维甲酸和5-Fu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11 非甾体抗炎药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 12 胃癌及癌前病变hTERT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
- 13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直肠肿瘤标志CEA的比较
- 14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失败者再治疗探讨
- 15 胃癌患者个体化延续性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
- 16 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三种结合方式五个创新环节
- 17 缬草波春对大鼠非炎症性结肠致敏模型的影响
- 18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超声随访研究
- 19 LC不同阶段的临床分析
- 20 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临床特点分析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