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大肠癌的基因治疗
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大肠癌比较适于基因治疗,因此他是目前大肠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因治疗主要包括自杀基因治疗,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的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和联合治疗等.有些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介绍了大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医疗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谭颖;姚宇亮;林连捷;郑长青 刊期: 2004- 06
-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近年来,尽管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治疗方法也有所改进,但治疗效果并非十分满意.肝内胆管由于解剖部位特殊,病理改变复杂而且严重,在临床实践中很难根治,胆石残留和治疗后复发仍是大问题.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新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也有报道.现就国内外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现状进行分析评述.......
作者:巨邦律;方驰华 刊期: 2004- 06
-
Runx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Runx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是Run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因其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及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倍受关注.现介绍Runx3的结构功能、传导通路、编码蛋白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重点对Runx3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晓韵;辛彦 刊期: 2004- 06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皮肤病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可以导致肝脏疾病的病变,还可引起多种肝外系统损害,包括皮肤的异常,如冷球蛋白血症、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网状青斑等.免疫机制和HCV在皮肤组织的复制可能为其发病机制.认识HCV感染相关皮肤病,不仅有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而且对皮肤病的病因治疗也非常有益.......
作者:宋志强;郝飞;王宇明 刊期: 2004- 06
-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与胃癌
人类错配修复系统可以识别并纠正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错配修复系统缺陷使这些错误往往无法消除,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患者经常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目前发现与人类恶性肿瘤发病有关的错配修复基因包括hMSH2、hMSH3、hMSH6、hMLH1及hMLH3.这些基因的突变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临床上很大一部分胃癌患者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提示错配修复缺陷在胃癌的发病中亦起......
作者:赵成海 刊期: 2004- 06
-
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指标
观察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在分析肿瘤发展情况、判断预后和疗效上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肿瘤患者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的部分评价指标,旨在寻找有效的检测方法,设计合理的免疫治疗方案,对有效激发抗瘤免疫、杀灭微小癌灶、防治肿瘤根治术后转移复发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邱继刚;邱双健;吴志全 刊期: 2004- 06
-
整合素与肠上皮细胞凋亡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黏附分子受体.他介导着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间的黏附,并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近来一些研究显示,整合素IEC凋亡关系密切,但其机制尚不清楚.钙离子、cAMP、Bcl家族、死亡受体家族及Caspase家族可能在整合素介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贾震易;秦环龙 刊期: 2004- 06
-
放大电子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继电子内镜广泛应用临床后,各种类型的放大电子内镜相继问世,并用于临床;由于后者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特点,在检查消化道疾病时,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大,如OlympusGIF-Q240Z放大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上消化道黏膜组织被放大115倍;再如OlympusCF-240Z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结肠黏膜组织被放大120倍.因此在放大电子内镜下,正常黏膜组织及病变部位都......
作者:徐雷鸣;李定国 刊期: 2004- 06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技术诞生30a来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已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TACE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螺旋CT的临床应用为TACE术前病情分析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TACE术后疗效判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具体操作上,个体化、大剂量的碘油可明显提高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
作者:冯勇;刘君 刊期: 2004- 06
-
MHC-表位肽四聚体技术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应用
可溶性MHC-肽四聚体是根据T细胞活化的双识别原理,用生物工程技术将MHC-Ⅰ类分子重链α与β2微球蛋白在体外组装,并结合抗原表位肽,形成一个能够与相应TCR特异性结合的单体,再将4个单体组装在一起,称为四聚体.四聚体用荧光染料标记,供流式细胞仪检测,就可以用于具有特定TCR的T细胞的研究.在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四聚体技术可以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CTL数量,在感染急性期抗原特异性CTL比恢复期高,肝......
作者:王洪;周吉军;王宇明 刊期: 2004- 06
动态资讯
- 1 氩离子凝固术对兔大肠黏膜的损伤作用
- 2 紫苏提取液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及机制
- 3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 4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 5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6 消化道癌的组织间放疗法的现状
- 7 肝病细胞疗法的系统观
- 8 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8例
- 9 MMP-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0 肝动脉灌注羟基喜树碱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 11 血必净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
- 12 幽门螺杆菌与蛋白激酶C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基因突变中的作用
- 13 瞬时弹性扫描仪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4 提供您使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World J Gastroenterol电子版
- 15 胆道恶性肿瘤: 基于AJCC分期的诊治进展
- 16 胆道外科疑难危重症学
- 17 肝外伤217例的临床处理
- 18 用16SrRNA基因诊断自发性腹膜炎23例
- 19 阿德福韦酯体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218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