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及TGFβ1 TIMP-1表达的作用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TGFβ1和TIMP-1表达的作用,评价螺内酯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3组.肝硬化模型组:400mL/LCCl4油3mL/kg,sc,2次/wk;螺内酯组:CCl4油注射的同时予螺内酯20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光镜下动态观察组织学改变,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和TIMP-1的表达.结果:10wk时,螺......
作者:黄欣;朱纲;王磊 刊期: 2004- 07
-
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是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拉米夫定现仍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但由于疗程短及耐药株的出现可引起停药后复发.对于这些患者可以拉米夫定再治疗,联合IFNα或其他核苷类似物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及新药治疗,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不能完全解决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问题.尚需开发更加有效的药物.......
作者:郭江;成军;赵龙凤;纪冬 刊期: 2004- 07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引起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是目前抗HBV的主要药物之一.拉米夫定通过抑制或干扰HBV病毒复制过程中反转录酶的活性而发挥其抗HBV作用,可以延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进程.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可以改善肝脏储备功能和生存率,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刘蔚;成军;张连峰;纪冬;刘妍;郭江 刊期: 2004- 07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HCV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深入探讨有赖于实验模型的建立.建立理想的HCV动物模型,不仅有利于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同时对深入研究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包括病毒变异与宿主免疫应答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黑猩猩、猴、树鼩转基因鼠以及人鼠嵌合肝模型感染HCV,同时探讨了该模型体系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作者:蒋黎;毛青 刊期: 2004- 07
-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病毒载量的动力学特点
病毒载量动力学的检测被越来越广泛地用来预测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先前的免疫学检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已不能正确反应病毒的复制.而病毒载量定量检测可使人们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病毒在体内的变化情况,弥补了免疫学方面的不足.通过对病毒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病毒在清除过程中的特点,从而用于指导临床来评估药物疗效,以及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瑗;成军;黄燕萍;白桂芹;赵英仁 刊期: 2004- 07
-
丙型肝炎病毒p7蛋白研究进展
p7蛋白是一个介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之间的一小蛋白,在脂质膜中形成六聚体阳离子通道,在病毒的自然感染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金刚烷胺和长烷基链的亚氨基糖衍生物可抑制p7形成的阳离子通道,从而对HCV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7蛋白的基因组结构、合成与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郭江;成军;赵龙凤 刊期: 2004- 07
-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环氧化酶-2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但其确切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增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p感染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COX-2表达,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使细胞增生和凋亡失衡,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傅熙玲;孙为豪 刊期: 2004- 07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虽然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变异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HBV基因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和HBV聚合酶基因变异与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研究.根据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型法,目前已将前-S基因分为A,B,C,D,E,F,G,H八种基因型.现就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基因型与肝炎疾病的关系、预后以及与干扰素、拉米夫定......
作者:杨艳杰;成军;陈东风;吴煜;黄燕萍;钟彦伟;王春花;刘敏 刊期: 2004- 07
-
拉米夫定在免疫受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HBV感染是重要的传染病,对于抗HBV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当中,有许多合并其他疾病,对于需要运用免疫抑制剂或疾病本身就产生免疫抑制的免疫受损宿主来说,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有可能使得HBV再激活,从而出现肝炎的症状,治疗更加棘手.拉米夫定可以迅速降低血清中HBV水平,无论免疫抑制的种类,包括肿瘤、器官移植、AIDS患者等,且可以应用于对干扰素难以耐受的患者,在免疫受损宿主慢......
作者:纪冬;成军;董菁;王建军 刊期: 2004- 07
-
乙型肝炎治疗的新靶点与新方法
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所用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均有其局限性.寻找新的、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应从病毒的生命周期、机体的免疫反应出发,以达到抑制病毒复制以至清除病毒的目的.基因治疗方法也正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就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其进展方面作一阐述.......
作者:曲建慧;张玲霞;成军;辛绍杰 刊期: 2004- 07
动态资讯
- 1 广西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表达及其耐药性
- 2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体会
- 3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结构及调节研究
- 4 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ICAM-l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 5 艾灸足三里和梁门穴诱导热休克蛋白70抗大鼠胃黏膜氧化损伤作用
- 6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新进展
- 7 急性胰腺炎胰周液体积聚的超声动态观察
- 8 穴位导管针埋线法治疗胃脘痛
- 9 大鼠颌下腺5-羟色胺及生长抑素的表达
- 10 水蓑衣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1 番石榴叶的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
- 12 志谢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 13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TBC169株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引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 14 胃腺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表达的意义
- 15 丹芍化纤方对体外大鼠肝细胞增生、Caspase-3mRNA及白蛋白合成的影响
- 16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国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 17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展
- 18 格尔德霉素对肝癌细胞Akt磷酸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19 胎儿弯曲菌蛟河株从结肠癌患者血液中的分离及鉴定
- 20 溃疡性结肠炎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