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第11期文章
  • 中药清肝排毒饮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排毒饮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清肝排毒饮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首日ivConA20mg/kg后,清肝排毒饮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灌胃口服,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4h,再次ivConA20mg/kg,8h后检测血浆ALT活性、IFN-......

    作者:李常青;刘丽丽;朱宇同;赵昉;陈诗慧 刊期: 2005- 11

  • CD40配体基因对实验性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鼠CD40配体基因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转染和未转染质粒pcDNA3.1+-mCD40L的H22细胞(1×106)分别种植到同源Balb/c小鼠左侧腹皮下.荷瘤小鼠(瘤结节大直径约10mm)瘤结节内直接注射pcDNA3.1+-mCD40L/脂质体复合物(治疗组)或者pcDNA3.1+、脂质体、培养基(对照组).每周测量各组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平均直径的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RT-PCR法......

    作者:蒋永芳;何艳;张永红;许允;龚国忠 刊期: 2005- 11

  • NF-κB上调VEGF表达影响胃癌预后

    目的:探讨胃癌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活化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切除标本4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K-κB,VEGF及CD34的表达,检测结果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多参数进行经统计分析.结果:NF-κB呈活化型型表达者占受检病例的68.3%......

    作者:陈贵;于颖彦;谢岳林;尹浩然;朱正纲 刊期: 2005- 11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产生的炎性递质对多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外科领域中的新热点.在临床上,其并发的脏器功能障碍主要有休克、呼衰、肾衰、脑病,肝病的并发率紧随其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肝损害不但可加重胰腺炎的病情,也可发展成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诸多发病因素中,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和炎性递质......

    作者:张喜平;王蕾 刊期: 2005- 11

  •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损伤.由于小肠为体内大的细菌库和淋巴库,小肠缺血再灌注除了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外,更会由于细菌和毒素的释放,移位到体循环而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发生系列反应,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SIRS),故对于小肠的I/R损伤研究目前倍受重视.对于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喜平;封光华 刊期: 2005- 11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是导致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联用病毒唑是唯一相对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普通IFN疗效有限,持久病毒应答率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单用或联用病毒唑能显著提高持久病毒应答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而降低其副作用,对一些难......

    作者:贾因棠;魏来 刊期: 2005- 11

  • RNA干扰的机制及其抗肝炎病毒的应用

    RNA干扰现象自被发现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抗病毒治疗和信号转导系统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这一现象从研究历史、作用机制、抗病毒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潘金水;任建林;董菁;王小众 刊期: 2005- 11

  • 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由一系列基因调节控制的自主性的有序死亡.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上主要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浓染和出现凋亡小体.凋亡小体具有完整的膜结构,内含部分细胞质、细胞器和破碎的细胞核成分,形成的凋亡小体由邻近的正常细胞和吞噬细胞清除,其内容物不会因外泄而引起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与细胞凋亡关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机制未能完全阐明,本文针对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和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作者:张喜平;刘达人;田华 刊期: 2005- 11

  • 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研究进展

    建立合适的模型系统是研究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课题.食管永生化细胞株较难建立,他既具有正常细胞的特征,而且已经处于持续增生状态,易于转化,对研究食管癌变过程是一种良好工具模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健;齐义军;王立东 刊期: 2005- 11

  • 上皮钙粘蛋白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了上皮钙粘蛋白在62例大肠癌原发灶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98.39%(61/62)大肠癌原发灶上皮钙粘蛋白表达减低.22.58%(14/62)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上皮钙粘蛋白再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腺癌再表达阳性率为33.33......

    作者:赵晶;王凤安;刘津;闫庆辉;张杰英;薛平;蔡建辉 刊期: 20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