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BALB/C小鼠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目的: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葡聚糖硫酸钠(DSS)及恶唑酮三种外源性化学刺激物建立的BALB/C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特征加以比较探讨,以筛选合适的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动物模型.方法:将BALB/C小鼠50只随机平均分成5组,即恶唑酮组、TNBS组、DSS组、A对照组(500mL/L乙醇灌肠)、B对照组(自由饮用蒸馏水),每组小鼠给药后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一般变化,......
作者:刘敬军;郑长青;潘丽丽;闻英;胡刚正 刊期: 2005- 14
-
巢式PCR-RFLP法对湖南省乙型肝炎病毒Bj和Ba基因亚型的初步鉴定
目的:检测湖南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Bj或Ba)的分布情况,了解基因亚型与HBV致病性的关系,希望以此诠释相同基因型HBV导致不同病情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经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鉴定为B基因型HBV的血清标本50例,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各25例,采用巢式PCR-RFLp法鉴定其基因亚型(Bj或Ba).结果:50例B基因型HBV均为Ba亚型,没有发现Bj亚型......
作者:温志立;谭德明;杨铁一;徐铿 刊期: 2005- 14
-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在胃溃疡发生与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放免及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黏膜(10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20例)、愈合期(GH组,20例)、瘢痕期(GS组,20例)胃液EGF含量及胃黏膜组织EGFR的表达进行测定及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和GA组的胃液EGF的含量分别为502.6±51.3、156.2±46.7......
作者:谭永港;舒晴;邱猛进;张永锋 刊期: 2005- 14
-
乳杆菌细胞壁表面黏附相关蛋白的提取和鉴定
目的:提取和鉴定参与乳杆菌黏附肠上皮样细胞以及粘蛋白受体的细胞壁表面蛋白.方法:采用HRP标记的粘蛋白受体以及NHS-Biotin标记的HT-29细胞与提取的乳杆菌JCM1081的细胞壁表面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对参与黏附的细胞壁表面蛋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Mr29000和Mr14000的两种细胞壁表面蛋白在与粘蛋白受体和HT-29细胞的杂交中都出现了强阳性.结论:存在于......
作者:王斌;魏泓 刊期: 2005- 14
-
幽门螺杆菌和促胃液素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促胃液素(gastrin,Gas)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4例患者分为三组:浅表性胃炎组(CSG,n=49)、萎缩性胃炎组(CAG,n=32)和胃癌前病变组(GPL,n=33),另设正常对照组25人.采用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及血清学抗体方法检测Hpylori,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Ga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Hpylori感......
作者:郑宗茂;吴灵飞;冯家琳;李国平;王炳周 刊期: 2005- 14
-
胰腺外分泌功能研究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采用健康♂Spngue--Dwley(SD)大鼠建立胰腺外分泌功能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取体质量300-350g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实验组8只).麻醉后在大鼠幽门下5mm和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分别置直径2mm的塑料管并固定;从十二指肠乳头O甜i括约肌处留置直径0.7mm的塑料管.稳定30min后,每隔15min收集一次胆胰混合液,测定体积后留取100μL胆胰混合液,用双......
作者:陈小燕;李兆申;屠振兴;曹晓鹏 刊期: 2005- 14
-
进一步加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研究
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是近年来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单一应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HBV的完全应答约为30-40%,长效干扰素使疗效及耐受性均有提高;LMV虽系应用广泛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但大的问题是需要长期治疗,而较长时间用药容易产生病毒YMDD变异与耐药;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LMV的YMDD变异株复制,用于LMV治疗出现YMDD变异耐药者.新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如联合治疗、序贯治疗以及免疫......
作者:姚希贤;崔东来 刊期: 2005- 14
-
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与基因型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基因变异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首先HBVA-F6个主要基因型特异性多引物对巢式PCR法对10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清HBV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分析.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标本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在106例标本中有8例为B基因型,其阳性率为7.6%;有94例为C基因型,其阳性率为88.7%;4例为D基因型,其阳性率为3.8%.从......
作者:李迪;张淑云;谷鸿喜;程险峰;王晓燕 刊期: 2005- 14
-
抗HBV多聚酶TP区VH抗体体外可抑制HBV复制
目的:研究抗HBV多聚酶TP区VH抗体抑制HepG2.2.15细胞的HBV分泌与复制.方法:用HepG2.2.15细胞分泌的HBV的多聚酶TP区作为抗原,用PCA方法进行VH抗体选择.VH抗体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ZeoSV2(+),把载体转化入HepG2.2.15细胞而抑制细胞分泌病毒颗粒.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HBVDNA含量.结果:在抗体库中共选择出3个TP区相关抗体.抗TP区VH抗体......
作者:于俊岩;兰林;王宇明;丁世涛 刊期: 2005- 14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2反式调节基因NS2TP的克隆化
目的:克隆化HCV非结构蛋白2(NS2)蛋白反式调节靶基因(NS2TP).方法:依据我们构建的HCVNS2反式调节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结果,利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新基因NS2TP的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其进行克隆化研究.结果:NS2TP基因编码区为456核苷酸(nt),编码产物为151氨基酸残基(aa),经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和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数据......
作者:张黎颖;成军;邓红;刘妍;王琳 刊期: 2005- 14
动态资讯
- 1 DPC4/SMAD4基因与结肠癌
- 2 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
- 3 荧光定量PCR与逆转录PCR检测HCV RNA的比较分析
- 4 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系统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 5 肝素酶表达鉴别良、恶性腹水无价值
- 6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7 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肝硬化的相关性
- 8 多希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
- 9 胃泌素拮抗剂增加CD自杀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 10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2例
- 11 二甲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逆转过程中Thy1.1与OV6阳性染色细胞比较
- 12 肠道巨噬细胞的调控与炎症性肠病
- 13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和TLR2表达的临床意义
- 14 TNF-α对胃癌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诱导作用
- 15 内镜下医用胶治疗十二指肠憩室6例
- 16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脂肪肝变性程度的分析
- 17 白藜芦醇抗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活性
- 18 低剂量英夫利昔单抗不同给药次数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
-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 20 RNA干扰survivin基因靶向治疗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