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胰腺微循环障碍既是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启动因子,又是引起胰腺出血、坏死等严重病变的促变因子,是水肿型胰腺炎向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在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阐述中西医药物治疗AP微循环障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喜平;李志军 刊期: 2005- 15
-
免疫分子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向局部淋巴结、腹腔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免疫分子的作用.某些免疫分子在正常组织、良性病变中的表达与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分子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本文就一些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的免疫分子作一综述.......
作者:刘霞;王承党 刊期: 2005- 15
-
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的机制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指利用光敏剂和光治疗浅表肿瘤的一种非手术疗法,近20多年已应用于许多肿瘤的临床治疗.关于PDT的作用机制、影响疗效的因素和如何提高肿瘤细胞的应答是当今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综合了国外近年在此方面的研究动态,着重讨论了光敏剂和其亚细胞分布、光和氧等影响PDT效应的主要因素及线粒体、细胞表面受体、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间质在PDT中的作用和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概述.......
作者:汲振余;禹丽娜;杨观瑞;索振河;Nesland JM;彭迁 刊期: 2005- 15
-
胃肠道中心房利尿钠肽的研究现状
心房利尿钠肽是由心房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是早发现的利尿钠肽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肠道黏膜的内分泌细胞也分泌心房利尿钠肽,并且胃肠道中心房利尿钠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心房利尿钠肽受体,调节胃肠道的水和电解质吸收、胃肠运动及胃肠的分泌.本文对胃肠道中心房利尿钠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作者:李春辉;郭慧淑;朴莲花;许文燮 刊期: 2005- 15
-
NF-κB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一重要的多功能核转录因子,激活后参与许多基因的转录调控,在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后NF-κB呈激活状态,NF-κB的激活导致其炎症相关因子如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
作者:凌江红;李家邦 刊期: 2005- 15
-
5-FU相关的药物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肿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分别以mRNA的表达和DNA基因型的分析为参数,从DNA/RNA水平上对药物的有效性、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针对不同个体选择药物,使真正意义上的化疗成为可能.本文着重论述了几个5-FU的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的......
作者:魏嘉;王立峰;刘宝瑞 刊期: 2005- 15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原发性肝癌有75-90%合并有肝硬化,11-33%继发性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脾肝亢硬化的存在,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肝癌外科治疗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肿瘤免疫功能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全面深入,人们认识到脾脏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抗肿瘤作用具有双相性.在肿瘤早期,脾脏具有抗肿瘤作用,宜予保留;晚期,脾脏不仅无功能且表现为负性免疫......
作者:范应方;聂晶;黄宗海;方驰华 刊期: 2005- 15
-
人食管鳞癌中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基因cyclinD1、CDK4、cyclinE和p27Kip1在我国食管鳞癌(SC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1例食管鳞癌中cyclinD1、CDK4、cyclinE、p27Kip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yclinD1、CDK4、cyclinE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的表达都较低,在异型增生上皮中有所增高,而在SC......
作者:金春亭;张林西;李海军;李玉珍;武欣;范婕;左东升;王淑强 刊期: 2005- 15
-
丹参素、熊去氧胆酸对大鼠脂肪肝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用丹参素和熊去氧胆酸培养脂肪肝模型鼠肝细胞,观察药物对细胞糖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素和熊去氧胆酸加入模型鼠肝细胞的培养液,经1wk培养后,再调整培养液中糖至13.9mmol/L和胰岛素至250mU/L.2h和24h测定糖含量,24h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丹参素组2h糖含量11.581±0.501mmol/L和24h糖含量8.188±0.770mmol/L,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2h11.8......
作者:丁钢;王宝仁;陈乐明 刊期: 2005- 15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HBV全S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的反式激活基因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CSTP1)的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BVCSTP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HBVCSTP1表达质粒pcDNA3.1(-)-CST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
作者:白桂芹;成军;张树林;刘妍;刘蔚;张黎颖 刊期: 2005- 15
动态资讯
- 1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4蛋白表达的关系
- 2 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临床研究的操作方案
- 3 实验性脾虚证结肠动力肌胃肠肽和一氧
- 4 两种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的比较
- 5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6 AFP阳性或阴性的肠道肝样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 7 末端结肠终末造口预防性放置补片的新进展
- 8 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
- 9 短肠综合征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
- 10 EGCG对乙酸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抗氧化机制
- 11 柴胡皂甙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 12 双歧杆菌对食物过敏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 13 论文数多的前二十名医疗机构(据1997年1214种中国科技期刊统计)
- 14 回转器模拟失重对SGC-7901和HFE-145细胞凋亡的影响
- 15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策略
- 16 胰腺脓肿诊断与治疗
- 17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8 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其意义
- 19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 20 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