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第16期文章
  • 胃肠道活检标本诊断中病理诊断术语与认识的进展

    胃肠道上皮性肿瘤既往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病理分类,同一病例的病理诊断在西方和日本不同病理学家之间会出现很大分歧.因此急需统一的国际分类,本文介绍1998年Vienna国际胃肠上皮性肿瘤分类、2000年WHO胃肠上皮性肿瘤诊断分类的新标准,以及根据上述分类原则修改的2002年Vienna分类方案,介绍新诊断术语的定义、标准和与旧术语的关系,应用新分类在结肠黏膜活检中可能出现结肠癌诊断不足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王鲁平;虞积耀 刊期: 2005- 16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疗效.利用新型技术对HBV感染肝细胞的相关受体蛋白进行研究,即对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结合蛋白进行筛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HBV进入肝细胞之后,其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调控方式HBV蛋白对肝细胞基因组的反式调节作用影响了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从而对肝细胞的生长、代谢及恶性转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羧基末......

    作者:李志群;成军;马英骥 刊期: 2005- 16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环氧合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NAFLD的发病过程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NAFLD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物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坏死、炎变和纤维化的形成.大量实验证实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刘晓君;杜雅菊;沈滨;潘林娜 刊期: 2005- 16

  • siRNAs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小分子物质特异性沉默基因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研究正在利用这些小分子物质的作用而创造出新的治疗性药物.小干扰RNAs(smallinterferingRNAs,siRNAs)有可能成为这类药物中的新成员.本文将从siRNAs的沉默机制、基因沉默效率、表达载体,siRNAs在活体内的应用以及作为可能的治疗性药物等方面,探讨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巨大潜能.......

    作者:胡迎宾;李定国 刊期: 2005- 16

  • 1型糖尿病与免疫耐受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选择性攻击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导致β细胞的损害以及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虽然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发病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根据对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跟踪研究发现,在出现高血糖的几年前就可检测到患者体内存在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通常在发病的1a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会发生恶化.因此,通过应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明显糖尿病出现前机体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糖尿病发病机制......

    作者:孙纳新;杨桂文;安利国 刊期: 2005- 16

  • VEGF及其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实体肿瘤内部血管生成和功能认识的增加,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量促血管生成因子及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发现使学者们意识到肿瘤内血管的生长具有可调节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大量针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开拓了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目前,多种药物正处于临床前期和临床期试验过程.现将就VEGF的结构、功能、表达调节、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作者:陈曦;刘连新 刊期: 2005- 16

  • 肠道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创伤及感染后严重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在MOD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MODS的启动器官.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使肠腔中的细菌、内毒素移位,各种炎症递质的共同作用触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终导致MODS.文中对近年肠道在MODS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盛新华;石汉平 刊期: 2005- 16

  • 1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将腺病毒包装的反义HIF-1α(Ad-antiHIF-1α)和腺病毒包装的lacZ标志基因(Ad-lacZ)注射入人大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中,观察他们对鸡胚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注射Ad-antiHIF-1α组血管稀疏、纤细,一级血管数(16.8±1.6vs45.2±2.8,t=2.42,P=0......

    作者:陈治;郑兴学;黄宗海;潘玉先 刊期: 2005- 16

  • 大手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特殊营养物质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大手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腹部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特殊肠内营养组(研究组).手术后1d开始给予等热量、等含氮量的肠内营养支持1wk.于手术前、术后1d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并评价术后感染相关性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

    作者:姚国相;薛新波;卢兴培;王剑明;王欣;俞亚红;朱峰;姜立;申铭;丁志强;秦仁义;邹声泉;钱家勤 刊期: 2005- 16

  • 细胞移植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随着对肝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肝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细胞移植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为肝脏终末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实验模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阐述,为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孙超;李定国;陈源文 刊期: 20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