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BGC-823 G2/M期的阻滞调节机制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BGC-823G2/M期阻滞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及72h的IC50.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C50浓度的大蒜素对SGC-7901和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蒜素作用前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CDC2和CyclinB蛋白表达.结果:不......
作者:柳星;马锐;陈威;白雪蕾;袁媛 刊期: 2005- 20
-
Toll样受体及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先天性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关键是对病原体的识别,这一识别主要由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完成.TLRs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特殊结构,介导宿主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天然免疫应答的产生.病毒基因组具有一些哺乳动物基因组所没有的特性物质,比如高CpG含量和dsRNA等.这些基因组核酸起着同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信号的作用.近年研究显示,TLRs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
作者:赵甫涛;姬新颖;潘蕾;贾战生 刊期: 2005- 20
-
幽门螺杆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原菌,与胃癌和胃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的发生也高度相关.随着幽门螺杆菌26695和J99菌株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该菌的基因组学特点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后基因组学研究特别是代谢组学研究正成为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对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代谢途径、代谢产物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代谢调控特征等代谢组学......
作者:曾浩;邹全明 刊期: 2005- 20
-
凋亡途径与肿瘤治疗
经典的凋亡途径是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其调控可通过死亡受体、线粒体、凋亡抑制蛋白和Caspase酶等多个水平实现,也受相关传导通路信号的调节.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利用有关的凋亡诱导和调控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即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汤睿;朱正纲 刊期: 2005- 20
-
T辅助细胞亚群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发病机制及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科学家困扰的问题.直至目前为止对其病因仍不清楚.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氏病(Crohn'sdisease,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甚至癌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病......
作者:崔玉芳;徐菡;安小霞;王子兵 刊期: 2005- 20
-
不同胃黏膜疾病胃蛋白酶原C组织原位表达与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水平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蛋白酶原C(PGC)的表达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研究二者的匹配程度及其在胃癌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9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浅表性胃炎30例,胃黏膜糜烂溃疡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胃癌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PG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PGA(sPGA)和PGC(sPGC)含量.结果:30例浅表性胃炎......
作者:李红梅;宁佩芳;袁媛 刊期: 2005- 20
-
磷酸化黏着斑激酶在结肠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edfocaladhesionkinase,phospho-FAK)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ing方法检测20例新鲜结肠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FAK表达水平,并在调平每对组织FAK的含量后再进行FAKTyr397磷酸化蛋白的检测.结果:20例结肠癌组织FAK阳性表达率为95%......
作者:刘启胜;于红刚;齐元玲;曹俊;罗和生;于皆平 刊期: 2005- 20
-
胃癌细胞PTEN甲基化与其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PTEN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四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度分化)、BGC-823(低度分化细胞)、MGC-803(低度分化细胞)、HGC-27中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四种胃癌细胞系PTEN表达水平(未分化).结果:HGC-27、MGC-803、BGC-823细胞系可检测到PTEN基因启动子......
作者:邓全军;于皆平;刘芬;齐元玲;刘诗权;于红刚 刊期: 2005- 20
-
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熊胆组,每组各10只.用10g/LDMN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400mg/kg熊胆粉灌胃共4wk,检测血清AST、ALT值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做HE、直接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免疫组化采用SP......
作者:权明吉;金仁顺;朴龙;朴东明 刊期: 2005- 20
-
MMP-2和MMP-9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与结肠癌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MMP蛋白在结肠癌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结肠癌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情况,并用SPSS10.0for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MMP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20例溃疡性结肠炎、21例结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作为对照组.结果:MMP-2除结肠癌组和正常结肠黏膜组间相比具......
作者:张明林;许建明;梅俏;鲍峻峻 刊期: 2005- 20
动态资讯
- 1 胰腺癌细胞基因组范围内的基因缺失
- 2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3 结直肠癌发病率及解剖部位变化趋势
- 4 咽部吞咽的生理解剖学与吞咽障碍的失代偿
- 5 幽门螺杆菌提取物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形态的影响
- 6 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与肝病的关系
- 7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rhALR调节基因
- 8 CHFR基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9 人肝细胞癌组织中MMP-2酶活性的变化
- 10 siRNA沉默Cyclin E基因对肝癌HepG2、SMMC-7721和BEL-7402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11 致谢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审稿人
- 12 数理医学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13 AGS细胞系中12-LOX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 15 P选择素和 ICAM-1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 1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176例
- 17 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组织中CD54,CD80,CD86和HLA-ABC的表达
- 1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
- 19 TPF-DM对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肠道菌群移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 湖北地区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性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