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第36期文章
  • 嗜酸细胞食管炎研究进展

    由于嗜酸细胞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E)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师的重视.近年来关于EE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表现、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以上诸多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驰;王化虹 刊期: 2009- 36

  • 溃疡性结肠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全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本文从UC高频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等方面总结UC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琛;张树辉;吴焕淦;崔云华;周次利 刊期: 2009- 36

  • 辣椒素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机制

    辣椒素(capsaicin,CAP)对胃酸分泌有一定影响,多数研究显示小剂量抑制胃酸分泌,大剂量则可能促进胃酸分泌,甚至报道有些剂量的CAP对胃酸分泌没有影响.CAP对胃酸分泌影响的差异可能与其药理特性有关,不同剂量、不同时期及给药的不同途径对胃酸分泌的影响不同.CAP可能通过直接刺激中枢、外周辣椒素-敏感感觉神经(capsaicin-sensitivesensoryneurons,CSSN)及壁......

    作者:谭婷婷;张琴;彭燕 刊期: 2009- 36

  • ICC与胃肠道炎症免疫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炎症,胃肠动力紊乱密切相关.ICC在胃肠道发生炎症时,他的结构,数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胃肠道炎性病变的免疫机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胃肠道炎症的免疫过程中ICC发生的变化作一综述.......

    作者:杨琰;余跃 刊期: 2009- 36

  • 硫化氢对MDA及GSH在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应激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MDA与GSH在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应激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SCT6分为8组:空白组(B组,HSC-T6)、对照组(C组,B组+500μmol/LFe-NTA)、NaHS组(N1:C组+20μmol/LNaHS;N2:C组+100μmol/LNaHS;N3:C组+200μmol/LNaHS)、格列苯脲组(G1:C组+20μmol/LGLBN;G2:C组+200μmol/LGLBN......

    作者:阳丹才让;邓勇;任利;王聪;樊海宁 刊期: 2009- 36

  • 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目的:实现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纯化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选择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后,电转化酵母细胞,表达抗体二聚体,对表达抗体进行纯化、浓度检测,并鉴定其对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二聚体对肝癌组织抗原的特异性.结果:测序显示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表达96h抗体......

    作者:别彩群;杨冬华;汤绍辉;丁世华 刊期: 2009- 36

  • HBV preS2反义锁核酸在HepG22.2.15细胞内的抗病毒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HBVpreS2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的反义锁核酸(LNA)片段在2.2.15细胞内抗HBV复制和表达的作用.方法:分别合成三段互补于HBVpreS2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同一靶位的反义锁核酸、全硫代反义寡核苷酸、未修饰寡核苷酸及无关对照序列,以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药体系,作用于HepG22.2.15细胞,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FQ-PCR)动态......

    作者:张梁;邓益斌;邓巧莹 刊期: 2009- 36

  • TFF3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分析三叶因子3(TFF3)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胃腺瘤、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40例胃癌组织中TFF3的表达,同时检测MVD值,以抗CD34标记.结果:TFF3在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表达均......

    作者:路艳艳;田字彬;魏良洲;孔心涓;赵清喜;李玉军;孙显路 刊期: 2009- 36

  • Micro-RNAs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1993年Leeetal在秀丽新小杆线虫中发现编码形成可抑制LIN-14蛋白合成,大小为22nt的小分子RNA基因lin-4,当时并未引起注意.直到2000年,Reinhartetal又在此线虫中发现第二种类似的基因let-7,此后不到一年间又相继发现了数百种类似的小分子RNA,被称为micro-RNAs(miRNAs).近年来,miRNAs的研究突飞猛进.miRNAs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潜在......

    作者:张锦生 刊期: 2009- 36

  • 原发性降结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皮肤移行区交界痣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即发生血液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肛管直肠是仅次于皮肤及眼睛的第三好发部位,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罕见.本例患者在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后确诊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行全身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效果佳,随访5年患者生存.......

    作者:夏翠锋;李云峰;李强;潘定国;冯瑞 刊期: 200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