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MUC5AC特异性siRNA对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黏蛋白5AC特异性siRNA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珠HCCC-9810体外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三对特异性siRNA,构建了三个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siRNA的表达质粒,pRNAT-U6.1/Neo-MUC5AC-siRNA1/2/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三个稳定表达的质粒和对照质粒(空质粒对照)转染HCCC-9810,应用有荧光标记的非特异性小分子的siRNA检测转染效率,......
作者:黄强;任雪峰;刘臣海;齐伟 刊期: 2009- 06
-
羟基喜树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的佳浓度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确定HCPT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的佳浓度.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和大鼠正常肝细胞株(BRL-3A)分别在实验组(分别以含HCPT浓度为0.008,0.016,0.031,0.063,0.125,0.25,0.5,1,2,4,8,16,32mg/L的培养液作用)及对......
作者:邓群;张一;胡国信;袁铿;袁芳;黄艳琴 刊期: 2009- 06
-
应用空斑形成法检测五种不同细胞对肠道病毒71型的敏感性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空班形成方法,并比较BGM、VeroE6、MRC-5、HEp-2及A549五种细胞对EV71病毒的敏感性.方法:将不同稀释浓度的EV71病毒接种到五种细胞,分别覆盖三种不同的培养物,孵育一定时间后固定染色,比较出斑效果;以新建空斑形成法测定五种细胞感染EV7124-96h后培养液滴度,计算空班形成单位(pfu).结果:在五种细胞中,BGM和VeroE6覆盖琼脂......
作者:杨子峰;秦笙;莫自耀;关文达;王玉涛 刊期: 2009- 06
-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措施及治疗的发展,丙型肝炎在慢性肝炎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度变异,且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研究报道提示其与传播途径、地域分布、临床分布、疾病进展转归有一定的关系,故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进展与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李伟琴;徐光华;吴殿磊;袁致海 刊期: 2009- 06
-
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往研究多集中在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等方面.近年人们发现细胞凋亡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他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组织损伤,但同时也是机体其中一种重要的自身保护机制.本文简述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对急性胰腺炎器官损伤的影响,分析细胞凋亡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内......
作者:石星亮;陈垦;王晖;龙友明 刊期: 2009- 06
-
PI3K/Akt和COX-2信号通路阻断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PI3K/Akt)和环氧合酶-2(COX-2)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引起肿瘤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改变,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研究PI3K/Akt和COX-2信号通路阻断及其机制,为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张靖;张庆瑜 刊期: 2009- 06
-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三磷酸肌醇变化与钙代谢的关系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三磷酸肌醇(IP3)变化及其与钙代谢的关系,以探讨SAP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SAP组以30g/L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SAP模型,C组为假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NS).两组术后立即、6h行阴茎背静脉注射NS.术后18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胰腺细胞内IP3和钙(Ca2+)、血......
作者:石承先;王行 刊期: 2009- 06
-
VEGF-C、VEGFR-3、CD105及CD68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VEGF-C、VEGFR-3、CD105及CD68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和淋巴管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ESCC、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VEGFR-3、CD105和CD68蛋白的表达.分析这些蛋白表达与ESCC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C......
作者:陈明勇;庞霞;郑湘予;李晟磊;赵志华;张红新;陈奎生 刊期: 2009- 06
-
益生菌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应用细菌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益生菌的发现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其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使益生菌有望成为一种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作为益生菌寄居的主要场所,消化系与益生菌关系密切,为益生菌和消化系肿瘤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将对益生菌及其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产生、发展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作者:王健生;张明鑫 刊期: 2009- 06
动态资讯
- 1 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
- 2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的介入治疗
- 3 HBeAg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肝癌临床和病毒相关因素分析
- 4 白介素-8、白介素-15在结肠癌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及意义
- 5 肠神经胶质细胞:炎症性肠病中肠上皮屏障的有力维护者
- 6 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及诊断
- 7 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8 山莨菪碱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影响
- 9 内质网应激对胃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 10 大肠癌转移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
- 11 内毒素致肝损害中库普弗细胞的作用及大承气汤的调节
- 12 肝病患者外周血CD28+T细胞亚群变化
- 13 fas基因与bcl-2反义RNA转导胃癌耐药细胞的药敏上调效应
- 14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在胃癌切除术后应用45例
- 15 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 16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 17 结直肠癌组织中ECM1基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19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与胃上皮细胞凋亡、增生的关系
- 20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渗漏出液指标对腹水病因诊断价值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