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第6期文章
  • MUC5AC特异性siRNA对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黏蛋白5AC特异性siRNA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珠HCCC-9810体外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三对特异性siRNA,构建了三个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siRNA的表达质粒,pRNAT-U6.1/Neo-MUC5AC-siRNA1/2/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三个稳定表达的质粒和对照质粒(空质粒对照)转染HCCC-9810,应用有荧光标记的非特异性小分子的siRNA检测转染效率,......

    作者:黄强;任雪峰;刘臣海;齐伟 刊期: 2009- 06

  • 羟基喜树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的佳浓度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确定HCPT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的佳浓度.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和大鼠正常肝细胞株(BRL-3A)分别在实验组(分别以含HCPT浓度为0.008,0.016,0.031,0.063,0.125,0.25,0.5,1,2,4,8,16,32mg/L的培养液作用)及对......

    作者:邓群;张一;胡国信;袁铿;袁芳;黄艳琴 刊期: 2009- 06

  • 应用空斑形成法检测五种不同细胞对肠道病毒71型的敏感性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空班形成方法,并比较BGM、VeroE6、MRC-5、HEp-2及A549五种细胞对EV71病毒的敏感性.方法:将不同稀释浓度的EV71病毒接种到五种细胞,分别覆盖三种不同的培养物,孵育一定时间后固定染色,比较出斑效果;以新建空斑形成法测定五种细胞感染EV7124-96h后培养液滴度,计算空班形成单位(pfu).结果:在五种细胞中,BGM和VeroE6覆盖琼脂......

    作者:杨子峰;秦笙;莫自耀;关文达;王玉涛 刊期: 2009- 06

  •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措施及治疗的发展,丙型肝炎在慢性肝炎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度变异,且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研究报道提示其与传播途径、地域分布、临床分布、疾病进展转归有一定的关系,故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进展与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李伟琴;徐光华;吴殿磊;袁致海 刊期: 2009- 06

  • 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往研究多集中在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等方面.近年人们发现细胞凋亡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他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组织损伤,但同时也是机体其中一种重要的自身保护机制.本文简述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对急性胰腺炎器官损伤的影响,分析细胞凋亡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内......

    作者:石星亮;陈垦;王晖;龙友明 刊期: 2009- 06

  • PI3K/Akt和COX-2信号通路阻断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PI3K/Akt)和环氧合酶-2(COX-2)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引起肿瘤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改变,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研究PI3K/Akt和COX-2信号通路阻断及其机制,为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张靖;张庆瑜 刊期: 2009- 06

  •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三磷酸肌醇变化与钙代谢的关系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三磷酸肌醇(IP3)变化及其与钙代谢的关系,以探讨SAP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SAP组以30g/L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SAP模型,C组为假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NS).两组术后立即、6h行阴茎背静脉注射NS.术后18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胰腺细胞内IP3和钙(Ca2+)、血......

    作者:石承先;王行 刊期: 2009- 06

  • VEGF-C、VEGFR-3、CD105及CD68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VEGF-C、VEGFR-3、CD105及CD68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和淋巴管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ESCC、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VEGFR-3、CD105和CD68蛋白的表达.分析这些蛋白表达与ESCC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C......

    作者:陈明勇;庞霞;郑湘予;李晟磊;赵志华;张红新;陈奎生 刊期: 2009- 06

  • 益生菌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应用细菌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益生菌的发现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其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使益生菌有望成为一种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作为益生菌寄居的主要场所,消化系与益生菌关系密切,为益生菌和消化系肿瘤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将对益生菌及其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产生、发展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作者:王健生;张明鑫 刊期: 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