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年第19期文章
  • PI3K信号通路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极大.调查显示约1/5的病例会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阶段,伴随高死亡率.早期学者们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仅限于胰酶在胰腺内被异常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该病重视程度的增高,研究逐渐深入,方向集中于其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炎症反应,以下......

    作者:刁花玉;邵建国;卞兆连;陈琳;居林玲;张玉 刊期: 2016- 19

  •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紊乱性肠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被研发,如改善肠道微生态(抗生素、粪便移植)、美沙拉嗪、新型的改善肠道分泌、动力和敏感性药物、植物药,有些已正式应用于临床,有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邓振华;常江 刊期: 2016- 19

  •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率较高,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常规治疗虽然能短暂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预后较差,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患者症状反复.本文将以RE为起点,分析常用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及药物联合应用等,为RE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王洪艳;孙士东;倪永泽;毕英杰;杜倩 刊期: 2016- 19

  • 血清胃泌素17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是由胃肠道G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其与胆囊收缩素受体(cholecystokininreceptor,CCKR)结合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主要参与刺激胃酸分泌及营养胃肠道黏膜,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血清G17还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血清G17可以提示患者胃黏膜的功能状态,用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筛查,因此在胃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作者:穆亚娟;冯义朝 刊期: 2016- 19

  • 植物发酵液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植物发酵液(plantfermentedextract,PFE)对肠易激综合-(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PFE作用0d和30d的人体粪便样本,采用Illumima系统MiSeq平台对PFE作用前后的样本进行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结果:PFE作用后,IBS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变化......

    作者:杨莉丽;吴彬彬;梁岩 刊期: 2016- 19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防治:新的细胞与分子靶点

    肝窦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赖氨酸氧化酶-2表达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及病理性肝窦重建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新机制,黑巧克力、咖啡及绿茶可改善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延缓、逆转肝硬化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新方法.......

    作者:张妍;丁惠国 刊期: 2016- 19

  •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风险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其治疗一直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研究,针对其发病过程中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被不断开发应用于临床治疗,给IBD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这些新的药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现今生物制剂治疗IBD的一些进展和与之相关的风险,为未来IB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

    作者:宋杨达;刘思雪;钟英强 刊期: 2016- 19

  •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紊乱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近年中药单体、单味药及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恢复、调节NK/NKT功能、调节肝脏巨噬细胞功能、通过双向调节免疫功能调节T细胞功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高月求;张鑫;李曼;周振华 刊期: 2016- 19

  • 新时代下的微创胆道外科技术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胆道外科微创技术纷纷出现,其中包括腹腔镜技术、多镜联合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经皮肝穿刺技术等.对于胆道疾病,各类微创技术均具有不同的优势.本文就新时代下的各类微创胆道外科技术进行概述.......

    作者:王毓锋;施宝民 刊期: 2016- 19

  • 脂肪性肝病患者炎症、免疫改变及治疗的研究现状及瞻望

    脂肪性肝病(fattyliverdisease,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认为其与多种临床代谢性疾病相关,但其病因较为复杂,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炎症和免疫在FLD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其机制涉及炎症介质或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性体、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肠道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反应、免疫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分子改变、肠道微生物引起的......

    作者:曲宝戈 刊期: 201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