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我国小肠疾病的研究现状
智发朝
关键词:小肠憩室, 乳糖吸收不良, 血管性病变, 药物治疗, 检查手段, 诊断方法, 消化系统疾病, 双对比造影, 实验室检查, 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 小肠出血, 手术为主, 生物疗法, 气钡双重, 内窥镜下, 内镜检查, 慢性腹泻, 镜下治疗, 活动
摘要: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变,首选内镜检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黏膜形态,成为小肠IBD的首要诊断方法,C-反应蛋白及血清α1-糖蛋白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是目前常用或敏感的活动性指标.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复杂,国内以感染性慢性腹泻及乳糖吸收不良引起者较为常见,传统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有研究认为内窥镜下活检是诊断吸收不良的金标准.治疗上对于小肠出血及肿瘤,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不同,也可镜下治疗.IBD尚缺乏根治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取传统药物、手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疗法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功,有望成为IBD未来药物治疗的重要武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