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第02期

肠道菌丛潜生体增殖方式和致病性

王瑞玲;梁后杰;徐启旺;刘俊康

关键词:肠道菌丛, 潜生体, 致病菌机会性感染, 肠粘膜, 致病力, 大肠杆菌
摘要:在细菌的群体生长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随着细菌数量增加而在培养系统里堆积,终会导致细菌群集的出现.医学微生物面临的挑战来自临床不断出现的机会感染.1987年Costerton et al[1,2]证明了细菌群集定植致病性,为认识机会感染开辟新路,但未继续研究如何形成群集,因此无法向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林特夫[3]认为细菌可以出芽生长也有报道白喉杆菌表现节段性生长.徐启旺et al[4,5]在生物波理论研究中,观察到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短小杆菌和纤细状菌两种形态交替而致的宏观波动生长,呈现潜一生序变化,后者称为潜生体(cryptic growth cell,CGC),近年来Costerton观察到群集细菌周围和细菌之间存在着厚的一层胞外糖,称为glycocalyx,这种胞外糖[6]对细菌群集的结构稳定及对组织粘附都有重要作用.我们以肠道菌丛中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观察大肠杆菌潜生体的增殖方式及其致病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