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第08期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聂青和

关键词:大肠杆菌感染/微生物学, 大肠杆菌O157/致病力
摘要:0引言大肠杆菌是寄居肠道的优势菌丛之一,大多数对人体无害,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如果大肠杆菌远离肠道,侵入其他组织和血液,就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或败血症.相比而言,其肠道致病性的认识较晚,直到20世纪40年代发现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是爆发婴儿腹泻的病因后,各方面的研究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7年Kanowalchuk et al首次提出,某些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1982年美国俄勒冈和密执安州分别发生了一起出血性肠炎的爆发流行,并从一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大肠杆菌O157:H7.1985年Kamali认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a syndrome,HUS)的发生与该菌株有关1983年Riley et al指出:出血性肠炎系由此种新发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并将该菌命名为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1].Kanowalchuk et al发现EHEC可产生一种能引起Vero细胞毒效应的物质,故又称之谓Vero毒素型大肠杆菌(verotoxin,E coli,VTEC).近年来由EHECO157:H7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有明显上升趋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