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族依赖Zn离子而降解各种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肝内主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不平衡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作者:黄宇琦;高毅;杨继震;方石岗;王宇 刊期: 1999- 09
-
转染Bcl-2反义核酸对胃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以手术根治为主的胃癌综合治疗,五年生存率只有37.7%,对胃癌的化疗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1].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不仅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其抗凋亡作用的发挥,势必影响化疗效果[2];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存在多药耐药现象,缘于多种机制,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之有关[3].我们通过pDOR载体将Bcl-2反义核酸转染胃癌细胞,观察转导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长......
作者:王佐佑;肖冰;时永全;赵燕秋;樊代明 刊期: 1999- 09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ras P21,C-erbB-2和P16蛋白的表达意义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调控密切相关.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癌基因ras,c-erbB-2和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影;杨素琼;王在国;覃胜;孙维纲;刘光中 刊期: 1999- 09
-
人胃癌细胞端粒酶的亲和纯化
尽管已意识到端粒酶可能是目前已知特异性好的肿瘤标志,但端粒酶的临床应用迄今未能得以普及推广,其原因之一是人端粒酶的蛋白组份仍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利用端粒酶核糖核蛋白的特性,尝试建立一种亲和纯化人端粒酶的手段.以期获得具有完整活性的亲和纯人胃癌端粒酶并推动端粒酶结构及应用性研究的深入.......
作者:陈兵;刘为纹;房殿春;徐采朴;杨仕明;杨金亮;鲁容;罗元辉 刊期: 1999- 09
-
Cx32在胃癌中的表达
连接蛋白基因(Connexingene)是一个多基因家族,目前研究较多的有Cx32,Cx43,Cx37等.我们采用RT-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研究Cx3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刘洋;张熙纯;沈守荣;邹益友;彭重恩 刊期: 1999- 09
-
胃癌多基因和癌胚抗原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分子水平的多阶段过程.后前.文献报道癌基因产物的检测,多数针对某单一癌基因的变化,其结果可比性较差,结论常常不一致.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从胃癌的连续切片中同步检测p53,p21ras,cerbB-2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产物,分析它们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
作者:秦环龙;林擎天;张惠箴 刊期: 1999- 09
-
bFGF对缺血再灌注后肠道内源性bFGF和TGFβ表达的影响
缺血再灌注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救治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共司的病理过程,其中肠道是缺血性损伤打击的主要器官,其受损后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发生[1].研究发现.某些生长因子不仅能够促进和加速体表创面的修复,而且也可明显减轻和改善内脏缺血后的损伤程度[2,3],表明生长因子在促进缺血性内脏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观察缺血-再灌注损......
作者:杨银辉;付小兵;孙同柱;蒋礼先;顾小曼 刊期: 1999- 09
-
胃癌组织若干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淋巴转移(LNM)是胃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外科医师对LNM的判断仅靠临床经验,使胃癌的根治性切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术前正确预测胃癌淋巴转移的范围,制定合理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已成为胃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对41例胃癌手术标本进行CD44v6,nm23/NDPK,P53蛋白,ras/P21及PCNA的联合检测.探讨其与胃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寻求术前预测胃癌淋巴转移的......
作者:王耕;杨道华;孙勤;代全武;惠震;陈立新;易建华;朱礼国 刊期: 1999- 09
-
亚洲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1989年Brunettoetal[1]和Carmanetal[2]先后报道抗-Hbe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了HBV前C区突变株,即在前C区1896点TGG转变为TAG,产生终止码,阻止HBeAg合成.后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现了相同的突变株.在我国也有许多关于前C区突变与慢性肝炎肝硬变有关的报道[6].这些报道总体上说明1896点突变株在毒力上不但比野型株强,而且与野型株有相同的复制和感......
作者:郭晏海;闫小君;任峰玲;崔大祥;侯瑜;赵锦荣;韩锋产;苏成芝 刊期: 1999- 09
-
中国人肠上皮细胞γ射线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
小、肠是电离辐射的敏感组织.γ射线照射后小肠上皮干细胞的损伤,肠道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改变的文献报道较多[1],但肠道辐射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的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拟从分子水平探讨电离辐射对人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建立辐射损伤的分子诊断标准打下基础.......
作者:崔大祥;曾桂英;闫小君;任东青;王枫;赵涛;田芙蓉;苏成芝 刊期: 1999- 09
动态资讯
- 1 金荞麦片对脾虚湿热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免疫炎症和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 2 胃印戒细胞癌研究新进展
- 3 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4 CT灌注成像对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肝脏双期灌注量的监测
- 5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肝胰岛素抵抗
- 6 内源性硫化氢在不同时期大鼠肝硬化中的作用
- 7 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对原位接种结肠肿瘤的免疫预防作用
- 8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 9 人B7-2瘤苗与DC瘤苗体外联合诱导抗食管癌的作用
- 10 胃癌转移与微转移淋巴结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 11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研究
- 12 简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
- 13 幽门螺杆菌GGT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14 洛沙坦对肝硬变患者血浆一氧化与内皮素的影响
- 15 Midkine和Caspase-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16 微机器人在消化道内摩擦行为的研究
- 17 谷氨酰胺对胃肠手术患者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 18 大鼠肠上皮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实验研究
- 19 TGF-β1在大鼠胆管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
- 20 siRNA沉默USP22基因对胃癌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