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第4期文章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变化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纤维结肠镜检为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大多数患者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Reddyetal[1]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仅存在粘膜病变,也存在结肠动力异常,表现为推进性小振幅收缩增多.但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有何改变尚不清楚,现研究如下......

    作者:杨春敏;张映辉;毛高平;张秀荣;曹传平 刊期: 2001- 04

  • 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抗CagA IgG检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1-4],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8].在我国,有报道Hp的感染率可高达70%[9].Hp感染的诊断方法有血清抗Hp抗体检测[10-14],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5-21]、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22]、胃粘膜组织学染色检查[23,24]、细菌分离培养及PCR扩增检测等[25-27].血清学检查和尿素呼气试验......

    作者:屠振兴;龚燕芳;李兆申;杜奕奇;许国铭;满晓华 刊期: 2001- 04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胃肠动力改变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重要的病因[1-19],几乎所有的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20-32].Hp相关性胃炎也是近年来胃炎领域主要的研究内容[33-37].现就Hp相关性胃炎的胃肠动力改变作一综述.1Hp相关性胃炎的胃肠动力紊乱1.1Hp相关性胃炎与餐后胃动力[38-59]胃排空时间是餐后胃动力状态的客观指标.近年来很多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Hp感染与胃排空时间的关系[38],大多数......

    作者:张煙;和?;王崇文 刊期: 2001- 04

  • 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以放化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在50%左右,约半数的患者5a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对失去手术机会或转移性患者主要采取以5-FU为主的化疗和生物治疗.肿瘤基因治疗是生物治疗的发展和新支柱,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里程碑.它是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或RNA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使之在细胞内表达,以诱发免疫应答反应,控制和调节机体抗癌功能.本文就结直肠癌基因治疗......

    作者:范应方;黄宗海 刊期: 2001- 04

  • 端粒酶研究概况

    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即进入衰老阶段,停止增殖而终衰亡.但肿瘤细胞似乎成功地摆脱了这种衰老的束缚,表现出无限制加速增殖的永生化能力.这使人们意识到衰老与肿瘤这两大生命科学中的难题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和转换的必然环节.近年来端粒酶(telomerase)的发现和“端粒假说(tdomerehypothesis)”的提出,使有关衰老和肿瘤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包括Science和Cell等在内的国......

    作者:陈兵;刘为纹;房殿春 刊期: 2001- 04

  • 维甲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维甲酸(retinoicacid,RA)属于维生素甲类化合物(retinoids)家族,基本结构或生物活性类似于维生素A[1],由环已烯、侧链及极性基团三部分组成.因为羧基方向不同而分为两种异构体,即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和顺式维甲酸(cis-RA).其生物活性是通过核内可被配体饱和的维甲酸受体(retinoicacidreceptor,RAR)和维A......

    作者:李良平;张正;韩盛玺 刊期: 2001- 04

  • 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促胰岛素分泌及脂肪分解效应

    肠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insulintropicpolypeptide,GIP)是由哺乳动物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分泌细胞-K细胞分泌的一种42个氨基酸的多肽[1].1970年Brown和Pederson在观察不同纯度的缩胆囊素对狗去神经小胃胃酸分泌影响时发现的,初认为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2].通过近年研究,发现GIP作为一种“促胰液素”在肠道激素引......

    作者:张政军;毛积芳;张志珍 刊期: 2001- 04

  • 前列腺素与结直肠肿瘤

    前列腺素(PG)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文献报道在某一些肿瘤组织,如乳腺癌、妇科癌瘤、结直肠癌,肺癌及其他癌瘤中PG含量均异常增高.近年来经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及体外抗癌作用等研究表明,PG合成抑制剂-阿斯匹林、消炎痛,苏林酸(Sunlindac)等一类非甾体抗炎药(NSA1D)对结直肠肿瘤(CRC)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本文就近年来PG及其相关代谢物;PG及其合成酶在CRC中的表达;在CRC的发生、发......

    作者:曹歌;沈志祥 刊期: 2001- 04

  • 西咪替丁促进胃肠癌患者局部T细胞的聚集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分别居第1和第4位[1].目前治疗手段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1-8],但其5年生存率分别只有20%~30%和38.6%[1],有无其他方法协助治疗提高其生存率,成为人们研究的方向[9,10].西咪替丁(CIM)是一种组胺H2受体拮抗剂,1976年底正式批准投入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11].CIM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12],可......

    作者:王坤;魏正专;白德骄;李雁;袁宏银;杨国梁 刊期: 2001- 04

  • 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22].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已升至第三位.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占大肠癌的4%~13%近年来,多原发大肠癌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国外文献报告为4%~13.8%[23],国内报告为2.4%~15.7%[24].与单发大肠癌相似,多原发......

    作者:张立力;张振书;张亚历;郭文;周殿元 刊期: 200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