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第4期文章
  • 大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是一大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1-4],其对细胞增殖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作为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又可抑制细胞生长[5-10].一般认为,其对上皮起源的细胞为一潜在的生长抑制因子,由于这一特性,目前普遍认为细胞对TGF-β负调控作用应答的丧失是肿瘤形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1-16].本研究将通过免疫组织化......

    作者:王朝晖;张雪梅;战敏;唐凤仙;李利 刊期: 2001- 04

  • 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致死性肝衰竭的病因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部分发生肝功能异常,甚至致死性肝衰竭.如果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致死性肝衰竭的相关病因,就可设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死亡率.近报道,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病活动或肝衰竭与重叠其他嗜肝病毒感染有关[1-7],也可见于HBeAg至抗-HBe的血清转换期[8-12].为此,我们探讨了1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发生致死性肝衰竭时其他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和H......

    作者:柯伟民;黄仰生;李建国;姚集鲁 刊期: 2001- 04

  • 大黄酸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大黄性味苦寒,入胃经,易伤胃气,是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常用造模因素[1],但未见其用于细胞水平的证候学研究.我们观察大黄酸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和大鼠原代胃粘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邹世洁;崔巍;张宇鹏;樊雅莉;李玉梅;王肃 刊期: 2001- 04

  • 肝脏细菌感染,肝癌的又一个病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作为肝脏疾病和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已被较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肯定,并被学者们所接受[1-5].肝脏细菌感染是否也在慢性肝病和肝癌的发生中起作用,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学工;周建华 刊期: 2001- 04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TXA2/PG12的作用

    我们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以及血栓素A2/前列环素(TXA2/PGI2)的作用进行了探讨.1材料和方法1.1模型制备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300g±30g(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0g@L-1戊巴比妥钠40mg@kg-1,ip麻醉,腹中线切口,小动脉夹夹闭肝动脉、门静脉及胆总管45min,解除阻断,肝脏缺血再灌......

    作者:张志成;冀振华;黄志强;孟宪钧 刊期: 2001- 04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在大鼠纤维化中的作用

    肝纤维化发病的机制是肝病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1].近年来国内外在肝纤维化的细胞学与细胞外基质的研究[2-4],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肝纤维化时肝的再生与调节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5,6],而液递物质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由于肝纤维化的进展伴随着门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而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有着多种递质参与,其作用已被许多研究者所证实[7].因此,递质在肝纤维化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莉娟;王小众;黄月红;陈治新 刊期: 2001- 04

  •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P53和Fas的表达意义

    胃癌是多种癌基因多阶段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1],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协同致病因子[2-8],我们观察了Hp阳性的胃癌组织的P53和Fas抗原的表达,探讨Hp在胃癌发生中与某些因素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6/1997本院手术切除胃癌25例,分2组.甲组:Hp阳性胃癌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9岁~76岁,平均49.7岁,胃癌部位在窦部8例,贲门1例.乙组:Hp阴性胃癌16......

    作者:钟慧闽;宋健;姚萍;尹成才 刊期: 2001- 04

  • 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起步与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从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是第一阶段.在此阶段,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在诊断上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辨证分型,制定了选方用药的原则.在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配合上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从文献中报告的病例来看,多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轻型),急性出血坏死性(或重型)胰腺炎较少.这一阶段,对SAP还缺乏深刻的认......

    作者:吴咸中 刊期: 2001- 04

  • 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被激活,造成胰腺及周围组织消化为始动病理过程的急性炎性疾病.临床又兮为急性轻型胰腺炎(又称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重型胰腺炎(又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后者病情重、变化快、预后不佳.随着急性重型胰腺炎病理生理过程逐渐被揭示,以及影象学诊断技术、监测手段的进步,对重型胰腺炎治疗观念也逐渐被更新.从20世纪中期的积极早期手术逐渐转变为早期非手术治疗,出现感染、出血、假性囊肿形成后再行中......

    作者:齐清会;郭丽梅 刊期: 2001- 04

  • 急性胰腺炎与核因子-KB

    不少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归因于一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通过存在的基因开关(GeneSwitch)而过量表达,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中一部分基因开关是在核因子-KB(nuclearfactorkappaB,NF-KB)控制下进行的.NF-KB是一类能与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点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转录的DNA结合蛋白总称.它不仅存在于B淋巴细胞,而且存在于几乎所有细胞中,并能够和许多基因启动子区......

    作者:李永渝;高占峰 刊期: 200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