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第11期文章
  •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胃黏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蛋白酶激活受体-2属于蛋白酶激活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与G蛋白相偶联、有七个跨膜单位的受体,他广泛分布于整个胃肠道,易暴露于能使其激活的蛋白酶中,是体内许多消化道腺体外分泌的直接调控者,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胃肠道动力.在胃组织中,活化该受体可刺激辣椒素敏感性感觉神经元,释放内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激肽A和P物质而发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液蛋白的分泌、短暂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作用,但也可促进胃蛋......

    作者:朱雄伟;王强;湛先保;李兆申 刊期: 2003- 11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01itis,UC)的发病率无论在国外或国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病程特点是慢性、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临床根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诸多发病因素中,免疫因素特别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由基损伤等因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婷;林平;潘慧;梅林 刊期: 2003- 11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阴性HBV感染是相当常见一个问题,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第二状态,是与HBeAg阳性的CHB同等重要的一种HBV感染形式.前C区A83位点的替换突变和CP双替换突变是导致HBeAg阴性的两种形式,而准种漂变是形成HBeAg阴性HBV的主要原因.HBeAg阴性CHB是一个推断性诊断,不具有特征性表现.目前拉米夫定是较为理想的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的......

    作者:董菁;成军 刊期: 2003- 11

  • 食管癌中的等位基因缺失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对食管癌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肿瘤研究中,杂合性缺失是一种常用的等位基因缺失检测方法,广泛用于候选抑癌基因的筛选及已知抑癌基因失活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并且等位基因异常在多种肿瘤中被证明是肿瘤发生早期事件,因此杂合性缺失可能成为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等位基因缺失研究常用技术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

    作者:李洁;刘芝华 刊期: 2003- 11

  • 幽门螺杆菌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的关系已得到公认.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广泛,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多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引起胃的多项生理功能如分泌、运动、增生、凋亡的紊乱,而诱发上述多种疾病,从而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胃肠疾病的本质的认识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郭昱;郭霞;姚希贤 刊期: 2003- 11

  • Peutz-Jeghers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口周皮肤、唇颊黏膜和指趾末端存在黑色素沉着和消化道存在多发性息肉为特征,而且PJS患者常常伴发胃肠道、生殖系统和其他许多器官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征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9p13.3区域,编码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被命名为STK11,并在PJS患者和多种肿瘤中检测出多种类型的突变本文就PJS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赵喜荣;康连春;吕有勇 刊期: 2003- 11

  • HGF/SF、c-met基因信号异常与胃肠道恶性肿瘤

    癌基因的变异及其参与的信号传导与肿瘤的关系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领域.在细胞信号传导网络中重要的传导通路之一是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肝细胞生长因子/离散因子(HGF/SF)和他的受体c-met: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刺激上皮细胞增生、迁移、形态发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相关.我们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论述HGF/SF、c-met和他们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进展.......

    作者:李宏武;单吉贤 刊期: 2003- 11

  • 铝佐剂机制及其纳米化前景

    铝佐剂是得到公认的疫苗佐剂,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了.随着新型疫苗和人工合成多肽疫苗的出现,常规铝佐剂暴露出一些缺点,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人们不得不寻找新型的疫苗佐剂或对现有佐剂予以改良.若将铝佐剂纳米化,因其比表面积大、黏附力强,在增强佐剂活性的同时,可提高抗原的靶向投递、大大降低副作用,不失为一个崭新而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黏附和刺激抗原提呈细胞(APC)细胞吞噬的能力,以此为新型......

    作者:何萍;吕凤林;任建敏;何凤慈 刊期: 2003- 11

  • RNA干扰的抗病毒效应

    双链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能序列特异性的诱发转录后基因沉默,被认为是机体阻止外来病毒感染、保护细胞免受病毒入侵的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以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受体分子为靶点,引入外源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能显著性抑制病毒的复制与感染.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的有力武器,将给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李宁;范学工 刊期: 2003- 11

  •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过去50a来,尽管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却无太大变化,约50%患者术后因局部复发或转移而终死亡.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诊时绝大部分患者已属中晚期,仅56%患者可行根治性切除,因此死因直接与分期较晚和是否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关联.今天病理分期被认为是前瞻性评价原发病灶范围、正确选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和正确制定术后随访计划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自......

    作者:卿三华 刊期: 20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