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第1期文章
  • 功能基因组学与肝脏疾病研究

    功能基因组学是指应用整体的研究技术阐明基因和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因此,需要发展一些强大的分析技术,对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进行研究.这必将为肝脏病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论述功能基因组学的先进技术在肝病领域的应用.......

    作者:成军 刊期: 2004- 01

  • 丙型肝炎病毒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0引言1989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并证实可导致肝脏慢性疾病[1,2],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HCV,面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威胁[3-6].研究表明HCV感染及其所致慢性肝病与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是2型糖尿病[7-12],尚未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其糖耐量是减低......

    作者:邵清;成军;白雪帆 刊期: 2004- 01

  • 丙型肝炎病毒与PKR信号转导系统

    0引言在病毒感染真核细胞的过程中,干扰素(IFN)诱导细胞的抗病毒机制是机体防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分泌的干扰素主要用于保护邻近细胞免受感染,限制病毒扩散[1].Ⅰ型IFN由IFN-α、IFN-β两种亚型组成,IFN-α主要由白细胞分泌产生,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产生.Ⅰ型IFN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节至少30个基因的转录翻译水平,其中包括双链RN......

    作者:杨倩;成军;刘妍;洪源;王建军;党晓燕;张树林 刊期: 2004- 01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MEKK1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0引言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调节其功能、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如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而有些蛋白质则相反,在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如转录因子IκBα的抑制活性.蛋白质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调节功能、活性并进而影响细胞的很多生命过程.......

    作者:纪冬;成军;王建军;刘妍;杨倩;党晓燕;王春花 刊期: 2004- 01

  • 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研究策略

    0引言新基因新蛋白质的发现和鉴定,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赋予分子生物学以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的研究是从转录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寻找新的蛋白质为手段,以了解其对转录调节作用为目的.为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打下基础[1].现就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研究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巨立中;成军;钟彦伟 刊期: 2004- 01

  • TATA盒结合蛋白与肝炎病毒的关系

    0引言病毒性肝炎流行范围非常广泛,就我国而言,其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堪称传染病之魁首.以乙型肝炎为例,全球约有3.5亿慢性病毒携带者,其中至少20-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高达60%,其中约1.2亿为HBsAg携带者.此外,慢性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也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至今缺乏有效的控制.肝......

    作者:王春花;成军;郎振为;刘妍;王建军;纪冬;党晓燕 刊期: 2004- 01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编者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首先要借助肝细胞中的一些成分完成其复制和表达的生活周期,主要是肝细胞中的一些调节蛋白与这2种肝炎病毒调节基因序列之间的结合,并对于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表达过程进行调节,肝细胞中一些特有的调节蛋白在肝炎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也是肝炎病毒相对嗜肝细胞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样,肝炎病毒的蛋白,或者通过与肝细胞蛋白之间的......

    作者:成军 刊期: 2004- 01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转录因子AP-1

    0引言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病毒蛋白对肝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病毒感染以后形成慢性感染、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慢性肝炎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激活蛋白1(AP-1)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他先被发现作为一种转录因子通过佛波酯肿瘤启动子乙酸盐(TPA)介导金属硫蛋白Ⅱ基因的产生,因此他的识别位点被称为TPA响应元件(TRE)[1].之后发现AP-1活性可被许......

    作者:王建军;成军;刘妍;杨倩;纪冬;王春花 刊期: 2004- 01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JNK/SAPK转导途径的影响

    0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子,HCC在慢性病毒携带者中的危险性增加了100倍.像所有肿瘤的发生一样,病毒诱导HCC的发生是多步骤过程,宿主因素作为始动因素增加肝细胞的增生,随后恶性化.信号分子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常成为外源性蛋白的靶作用目标引起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改变,如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作者:王琳;李克;成军;张健;刘敏 刊期: 2004- 01

  • 核转录因子Rel/NF-κB与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真核细胞转录因子NF-κB在慢性HBV感染及致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核转录因子Rel/NF-κB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活化和转录调控机制、参与-HBV编码蛋白致病及在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刘妍;成军;王建军;杨倩 刊期: 20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