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部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4-126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60/R
邮发代号: 22-11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7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出版周期:旬刊
-
RNA干扰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他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研究,结果发现其可特异地抑制癌基因、癌相关基因或突变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RNAi技术在胃癌治疗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RNAi技术可直接作用于胃癌的靶向基因,也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间接治......
作者:章琎;方国恩;王嘉锋 刊期: 2007- 11
-
急性胰腺炎与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在机体内活性氧生成和抗氧化物质失衡状态下,直接或间接通过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的损伤,是许多疾病的病因,同时又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结果.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胰腺炎时胰腺外器官,如心、肝、肺、肾、消化道等的损伤有密切联系.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和活性氮,引起炎症反应及微循环障碍,通过不同途径引起细胞坏死或凋亡,造成胰腺及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抗氧......
作者:王艳红;冯志杰;郝晓 刊期: 2007- 11
-
microRNA表达谱与消化器官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
microRNA(miRNA)是一种大小约21-23个碱基的、非蛋白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下调参与许多重要细胞活动(包括发育、增殖、分化、凋亡)基因的表达.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已发现若干miRNA直接参与消化器官(包括肝、结肠、胰腺、胃、胆管)肿瘤的发生和发展,miRNA表达谱与消化器官肿瘤的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
作者:李欣;李小青;黄士昂 刊期: 2007- 11
-
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大鼠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epitheliacell,IEC)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2O2加入IEC培养液中制成IEC过氧化损伤模型.实验设对照组、H2O2组(2.5mmol/L)、卡巴胆碱组(卡巴胆碱100μmol/L).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检测IEC的存活率,测定培养液中测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
作者:邹晓防;胡森;吕艺;孙娜;石新慧;李泽峰;盛志勇 刊期: 2007- 11
-
α-干扰素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IFN-α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HSC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24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MTT)测定活细胞数及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AnnexinV和PI双染方法将早期凋亡与中晚期凋亡和死细胞区分开,从而测定HSC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MTT实验观察到IFN-α作用于大鼠......
作者:车雷;马力;吴丹;李智伟 刊期: 2007- 11
-
自体树突状细胞联合抗病毒治疗对HBV慢性感染者的临床效应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41例HBV慢性感染者在试验前均应用IFN-α-2b治疗6mo,无应答者停药6mo后继续IFN-α-2b治疗6mo,同时联合自体DC回输治疗,回输两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1mo检测受试者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指标,在回输前后起始的检测指标均一致的基础上观察自身前后的变化.结果:体外培......
作者:佟立新;刘树贤;郭力红;段卫;陈白丽;王海舫;柳立平;申伟;王淑云 刊期: 2007- 11
-
胃上皮异型增生的新概念
关于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在东西方国家的胃肠病学术界存在着很大差异,曾一度导致诊断上的混乱.鉴于此,国际上制定了帕达瓦和维也纳新分类系统,对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提出全新的概念,明确将高级别胃上皮异型增生作为胃癌早期的镜下可见阶段,只是尚未发生浸润.因此,异型增生作为胃癌前病变这一描述已不再准确.深化对胃上皮异型增生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对其形成机制、可逆性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李凯;唐志鹏;戴彦成 刊期: 2007- 11
动态资讯
- 1 DNA定量分析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2 BCAT1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 3 多发性早期胃癌诊断1例
- 4 术中胆道造影在单纯胆囊结石手术中的价值
- 5 感染性腹泻的抗生素疗法
- 6 徐新保
-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腔胆囊切除术手术前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 8 肠黏膜免疫调节紊乱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 9 Fibrotouch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肝细胞脂肪变的相关影响因素
- 10 终末期肝病模型变化率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价值
- 11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 1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须知
- 13 Fas、FasL及Caspase-3在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14 早期内镜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
- 15 反义Survivin核酸诱导凋亡及逆转胃癌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
- 16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的机制及后果
- 17 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PCNA和nm23-H1/NDPK的研究
- 18 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联合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屏障的修复作用
- 19 CHFR基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 乳酸杆菌作为一种新型活疫苗抗原递送载体